网站首页 > 教务动态 > 正文

学校召开本科专业建设工作会

发布时间: 2016-04-26  |  作者:  | 浏览人数:  

45日、420日,学校在第一办公楼三楼会议室分头组织召开了术科、学科教学工作会。刘青院长、潘小非副院长、相关系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学督导组、教务处及各科室负责人与会。潘小非副院长主持会议。

教务处处长高扬通报了本学期教学工作安排,强调本科要深入贯彻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学校2016年工作要点对本科教育教学的要求,大力实施本科人才培养“一线两翼”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近期的两项重要工作是系级教学单位要根据学校出台的加强术科专业学生专项技能培养等相关教学文件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根据《成都体育学院关于修订2016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扎实做好2016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依据各专业建设发展和2013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执行的实际情况,各系就如何彰显专业办学特色、修订培养方案、提升学生专业专项能力,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潘小非副院长就进一步加强术科专业本科生专项技能培养提出了四方面工作要求:1、要凸显主修(专修)课的重要地位,夯实“专业专项能力”提升的基础;2、围绕专业专项技能提升,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3、完善课外专业实训体系,巩固提高学生专业专项技能;4、加强校代表队建设,充分发挥代表队学生在专业专项技能提升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对培养方案修订提出了预期工作目标:1、进一步完善专业培养目标体系;2、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3、处理好学科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关系,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4、提高课程综合化水平,精简课程门数;5、实现分流培养,体现因材施教;6、加强实践教学,强化专业能力培养;7、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改革教学模式;8、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刘青院长结合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和体育改革背景,提出学校要切实转变思路,紧跟改革步伐。他对当前学校整体改革聚焦问题进行了逐一说明:一是体制机制改革。学校要重点打造四个二级学院(足球学院、运动医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两个研究所(郑怀贤骨伤研究所、郑怀贤武学研究所),抢抓行业协会发展契机,积极对接市场、服务社会,积极打造四川体育发展第二极(第一极为政府);二是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改革,实行分类指导,即教授分成科研型、教学科研型、教学训练型、训练型,由原来的单纯以科研成果作为评定标准,向多元化评定转化,以适应多学科协调发展要求。鼓励在行业领域担任裁判、技术代表、科技攻关服务、体育艺术团体类节目主创,提升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获得优秀、指导本科生双创项目获得省级奖励等都可列入职称评定标准,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三是推进专业、运动项目结构性调整。根据供给促结构改革的思路,通过招生等多个环节,进一步调整学科、术科专业比例,改善术科运动项目不平衡的现状;四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通过两个意见出台,即《关于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术科专业本科生专项技能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和本科学生专业能力和专项技能提升。

刘青院长强调,在当前改革发展要求下,我校作为专业体育院校,对于学科专业、术科专业要实现特色发展、优势发展、创新发展,必须和体育运动项目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对于术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刘院长指出,要贯彻落实本科人才培养“一线两翼”战略,修订好各术科专业培养方案,切实加强术科专业本科生专项技能培养工作。学校以当前术科系解决学生专项技能下降和专项技能不突出问题,以及整个术科师资队伍在行业的话语权缺失问题为导向,出台了体现提升专业专项能力提升的“指导意见”,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专项课、代表队及配套制度,共提出了九条意见。术科专业学生专项技能培养主要抓住两个核心问题,即提升代表队训练水平和专项课程教学质量。目前代表队已全面恢复,配套措施如学生奖励制度要跟上;专项课程则要通过修订课程大纲、增加学时数、实现专任教师全员管理、加强考核与达标等多方面要求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学科专业怎样凸显专业特色与优势?怎样坚持“以体为本、体文结合”?怎样主动对接社会对体育多元化的需求?怎样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呢?这是学科系不得不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针对学科系的专业人才培养,刘院长提出了改革的思路:一是必须进一步定位好“体育鲜明特色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关系,主要解决“以体为本”的问题。以优势项目组成的运动学科(术科)是学校核心竞争力所在,是学校安身立命之本;以中医骨伤科和运动医学为代表的人体科学是学校的底气和砥柱,是术科的基础和重要支撑;以体育史、体育新闻、体育产业、体育赛事翻译等为代表的具有体育特色的人文社会学科,是学校发展的底色和底蕴;以舞蹈类专业与艺术体操、运动舞蹈有机结合组成的艺术学科是学校发展新生力量。这些基本构成了学校“以体为本、多学科发展”的良好格局,需要构建具有“体育鲜明特色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创新驱动模式:体育必须依托其他学科专业的支撑,与其他学科专业相融发展、相互渗透。同时,其他学科专业围绕体育的平台才能得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构成“航母”、协同作战,终极目标是构建“大体育航母学科专业群”;二是突出体育特色,彰显行业优势,即“以体育为根本,以运动项目为支撑”,依托具体竞技运动项目,解决“体医渗透、体文结合”的落地问题。比如在体育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除了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项课、选修课外,还应有一门我校的特色课程——中医骨伤。学科专业则“以体育为根本、以运动项目为支撑”,加强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三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平台,学科、术科要融合发展,主要解决学科、术科深度发展与深度融合的问题。刘院长强调学科专业无论是修订本科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还是组织课程教学、编写教材都要认真思考如何与竞技运动项目的融合问题。

 

                                                                                                                                                                                                           

                                                                                                                                                                                                                    教务处                                                                                                    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