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2020〕1号
各院(系):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学校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作为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抓手,采取“学校推动、院系为主”的方式,分年分批分类建设校级百门一流本科课程。各教学单位按照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计划,贯穿201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认真组织遴选和建设优质课程打造百门一流本科课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程类型、申报范围和数量
(一)课程类型
包括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虚拟仿真一流课程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1.线上一流课程。即优质、开放、共享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线下一流课程。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实现目标融合创新、内容融合创新、技术融合创新、模式融合创新的课堂革命,打破课堂沉默状态,焕发课堂生机活力,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
3.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主要指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本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
鼓励引进国家级线上“金课”、虚拟仿真“金课”、自建线上课程在校内应用,打造与课堂教学相融相长、适合本校学生特点和培养需要的混合式“金课”。
4.虚拟仿真一流课程。着力解决真实实验条件不具备或实际运行困难,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大型综合训练等问题。
5.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建设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课程应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实训课程,配备理论指导教师,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学生70%以上学时深入基层,保证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申报范围
本年度学校线上、虚拟仿真、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按原计划实施,本次开展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工作。
(三)申报数量
我校计划在2019-2021年建成校级百门一流本科课程。2019年已建成19门,2020年拟建约60门,2021年拟建约20门。每个专业按照专业类型进行申报,2020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计划如下表:
二、申报程序及要求
(一)请各教学单位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及专业建设的长期规划,做好校级百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的整体安排与部署。
(二)课程团队负责人须为我校正式聘用的教师,原则上应具有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课程团队应具备良好师德师风。课程负责人每人每年限申报一门课程。若前期负责的已立项一流本科课程仍在建设期尚未验收,不得再次申报其他类型的课程。
(三)请各课程团队认真填写《成都体育学院校级XX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申报书》(附件1-1、2)一式两份,A4双面印制,左侧双钉。并于3月10日前以院系为单位将纸质材料(附件1、3)报送至教务处综合科(1办104室),电子文档发送至1228733074@qq.com。
三、课程建设与管理
(一)学校将于3月中旬进行专家评审并择优公布立项建设课程。
(二)各专业对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课程目标建设立项的一流本科课程,根据申报书及相关要求完成课程建设任务,并加强过程与中期评估(建设与验收标准见附件2)。
(三)根据课程建设进度,学校将组织有关专家对课程内容与建设质量等进行分批验收。
(四)课程验收后须持续建设与完善。教务处将对课程建设与运行情况持续监督和管理,组织专家对课程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组织听课、访谈学生等,重点对比课程改革前后教学效果的变化情况,及其实践推广应用价值,对未达到预期建设要求的课程实施退出机制。
四、支持与保障
(一)学校对已立项的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给予建设经费资助。
(二)择优推荐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省级、国家级一流课程评选。
联系人:雍老师 邓老师 联系电话:85091746
附件:
1、成都体育学院校级XX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申报书
2、成都体育学院校级XX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验收标准
3、成都体育学院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推荐汇总表
附件下载
教务处
2020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