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二批普通高等学校高阶课程遴选和建设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25〕50 号)的工作安排,为进一步推动课程建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建设一批体现前沿学术成果、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成果的课程,培养面向未来、面向科技、面向产业的产业紧缺急需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我校决定开展第二批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高阶课程推荐遴选和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遴选数量
推荐6项参与第二批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高阶课程遴选。
二、建设任务
(一)更新课程建设理念
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为中心,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与形式,确保课程内容体现前沿性、交叉性、实践性和引领性,推动课程内容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开发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课程。丰富教学手段,推动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全过程,鼓励将科研生产一线、真实产业问题等带入课程建设,引入田野考察、VR等实践形式,促进情境化与项目式教学,提高专业核心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夯实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与转化应用能力,培养人工智能素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完善课程创新体系
课程建设围绕“市场前端需求、教育教学资源中端供给、学生后端体验”发力,支持科研院所、企业等深度参与课程设计,将学术前沿、最新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行业产业先进技术及时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融入课程教学,推动课程体系创新,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科研成果与专业课程实践融合。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内容优化重组,通过采用沉浸式、互动式、探究式、项目式等教学方式,推动教学体系改革,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配套建设教学所需的虚拟仿真实验、优质音视频资料、课件、参考资料等资源。以学生课堂体验为核心,优化课程建设评价机制。
(三)深化教育教学研究
以人才培养规律为核心,持续开展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程资源、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课程考核评价等研究,打造具有显示性的课程建设标志化成果。鼓励将课程建设实践转化为理论,积极申报、承担国家和省级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开展跨学科理论与实践教学项目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建设质效。
(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推动高职称、高学历的优秀教师,科研院所和头部企业的优秀专业人才走上教学第一线,充分发挥其在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评价改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建设一支理念先进、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创新意识强、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的多元协同师资队伍。
(五)夯实课程质量保障
建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评价—课程保 障”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夯实课程建设要素保障,开发自编特色教材,与科研院所、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共同编写科学性、前沿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优秀教材、参考书或指导书,打造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核心教材,构建由文字教材、数字教材、网络课件、试题库、典型案例库、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组成的立体化教材资源体系。建立课程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持续改进和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六)突出教学示范引领
在课程标准设计、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评价模式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教学成效凸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支持优质课程共建共享,鼓励优质课程资源向其他高校开放。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范围
1.此次申报面向省内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和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高职牵头建设单位,重点聚焦省内六大优势产业, 围绕15 条重点产业链和 25 条产业新赛道。申报课程须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相应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优先支持特色优势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程。
2.申报课程须于 2025 年 1 月 31 日前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学生对申报课程评价认可度高;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专业核心知识、学术前沿、最新科研成果和行业产业先进技术;体现新时代国家、社会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并在立项后将持续建设与改进。
(二)申报主体
以团队形式联合申报,项目负责人(或主讲教师)应是学校在职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学经验。团队主要成员应为近 5 年内讲授该课程的教师,师德师风好,教学能力强,积极投入教学改革,鼓励科研院所、头部企业等专家共同参与建设。鼓励高校跨校联合申报,支持优秀青年教师牵头申报。
(三)其他要求
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色与优势,参照《四川省高等学校高阶课程建设评审参考指标体系(试行)》( 附件 1)开展本单位的遴选推荐工作,把好政治关、学术关和质量关。为保证高阶课程建设质量,立项后学校将采取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实行中期检查制度。
四、推荐工作安排
(一)学院推荐
请各学院根据高阶课程建设要求,参考遴选要求和审查指标组织申报,推荐优质课程参与校级遴选。对课程团队成员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问题、五年内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课程内容存在思想性科学性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
请各学院将《申报书》(附件4)、《汇总表》(附件3)、支撑材料(校级层面遴选仅提供支撑材料目录)以学院为单位并以“学院+2025年高阶课程申报”命名,于4月1日前(逾期将不予受理)提交教务处/实验管理处综合科,邮箱:zhk85091746@163.com。
(二)学校遴选
学校将组织专家评审,按照文件要求遴选优质课程推荐至省教育厅。届时,学校遴选推荐的课程需按要求和时间在省厅申报平台在线填写申报材料,平台申报时间为2025年4月21日至4月25日,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及其支撑材料,具体网址、账号密码另行通知。
五、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教务处/实验管理处联系人:邓佩佩
联系电话:85091746
地址:行政楼107室
附件:1.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二批普通高等学校高阶课程遴选和建设工作的通知
2.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高阶课程评审参考指标体系
3.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高阶课程推荐汇总表
4.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高阶课程申报书
教务处/试验管理处
2025 年 3 月 2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