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务通知 > 正文

关于举办成都体育学院第十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4-05-17  |  作者:  | 浏览人数:  

校内各单位:

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的通知》(教高函〔2024〕9号)相关要求,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为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学校决定举办成都体育学院第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总体目标

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更协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打造共建共享、融通中外的国际创新盛会,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更中国。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体现红色基因传承,充分展现新发展阶段高水平创新教育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示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感召力。

—更国际。深化创新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汇聚全球知名高校、企业和创业者,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搭建全球性创新创业竞赛平台,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力。

—更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深度融合,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造就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新时代好青年,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塑造力。

—更全面。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鼓励各学段学生积极参赛,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各类各学段的全覆盖,打通人才培养各环节,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引领力。

—更创新。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丰富竞赛内容和形式,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动能,促进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创造力。

—更协同。充分发挥大赛平台纽带作用,促进优质资源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开放大学、开放产业、开放问题的良好氛围,助推大赛项目落地转化,营造支持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共同合作、互相包容、互相支持的良好生态。

三、主要任务

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各类学校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以赛促创,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把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四、大赛组别

(一)高教主赛道

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项目分为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根据项目发展阶段,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内设创意组、创业组,并按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工智能+”设置参赛项目类型。

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项目类型

1)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3)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4)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5)“人工智能+”项目:聚焦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符合“人工智能+”发展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结合以上分类及项目实际,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别,根据“四新”“人工智能+”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

2.项目组别

1)本科生创意组

①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②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③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本科生创业组

①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注册)。

②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即2019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③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3)研究生创意组

①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②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项目成员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③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4)研究生创业组

①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注册)。

②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生(即2019年之后的研究生学历毕业生)。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③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参加本赛道的项目,须参加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2024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未参加的项目将被取消参赛资格。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1.公益组

1)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2)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2.创意组

1)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创业组

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项目负责人须为法定代表人。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五、大赛组织机构

1.成立2024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赛工作领导小组

主办单位:教务处/实验管理处

承办单位:各学院

协办单位:学工部、团委、研究生院、科研处、乡村振兴办

2.领导机构:大赛设立组委会,负责大赛的领导工作

主任:李林

副主任:李明达、黄霞、王明建、许传明、张强、马芝、杜康华

委员:李军、吴小彬、赵斌、李畔、胡毓诗、郭新艳、邱建钢、石磊、李在辉、曾洪林、李德华、宋秀平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实践教学1办106室,负责大赛的宣传组织、执行推进、沟通协调、评审推荐等工作。各学院成立竞赛办公室,负责本学院赛事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

3.专家委员会:聘请社会投资机构、相关行业企业、校内专家等作为成员,负责参赛项目的指导、评审等工作,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对接。

六、工作安排

我校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采用院赛和校赛(视情况决定是否开展复活赛)二级赛制。

(一)报送参赛指标

2024年5月22日15:00前。各学院要上报2024年度拟推荐参省赛目标(不区分赛道)名额数量(附件1),各学院参加我校“创新之星”项目孵化训练营的项目数量必须纳入拟推荐参赛目标数量范围之内。

教务处/实验管理处依据各学院拟推荐参省赛目标指标额度设定学院应完成的报名参赛数量,对于不能完成报名参赛量的学院扣除推荐名额。

(二)报名参赛

即日起(截止时间另行通知),各学院广泛发动,认真组织,在深度挖掘和培育参赛项目的基础上扩大参与面。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任一方式进行报名。在服务网的“资料下载”板块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微信公众号可进行赛事咨询。评审规则将于近期公布,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查看具体内容。

(三)院级选拔赛

院级选拔赛由各学院负责组织实施。为进一步发挥好优质参赛项目的影响力,营造较好创新创业氛围,各学院必须要开展一场院级选拔公开赛,院内赛事的开展应严格按照评审规则执行,各学院在结合现场路演答辩的效果的基础上,决定推荐参加校赛的项目,并进行结果公示。

(四)校级选拔赛

校级选拔赛由教务处/实验管理处负责组织实施。教务处/实验管理处将对学院推荐校赛的项目进行评审和现场路演答辩,依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拔出拟推荐参加省赛的项目。

、评审规则

详见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org.cn查看具体内容。

、其他说明

1.各学院要做好大赛全程的宣传指导工作,依托教师科技、科研成果开展创新创业,大力挖掘教师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最大限度调动师生参赛积极性。

2.鼓励参赛学生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高校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接受思想洗礼,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磨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中国梦。

3.大赛鼓励和支持在读博士、硕士、本科学生跨院系、跨专业组队参与。若项目负责人已毕业,则为曾在院系为责任院系推荐参赛。

校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人:步政龙 周书越

址:第一办公楼106

联系方式:028-85378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