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务通知 > 正文

关于举办成都体育学院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3-06-09  |  作者:  | 浏览人数:  

校内各单位:

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23〕6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举办第九届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川教函〔2023〕182号)相关要求,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对接平台,学校决定举办成都体育学院第“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大赛目标

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更协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激发青年学生——更中国。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体现红色基因传承充分展现新发展阶段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示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感召力。

—更国际。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汇聚全球知名高校、企业和创业者,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搭建全球性创新创业竞赛平台,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力。

—更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造就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新时代好青年,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塑造力。

—更全面。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鼓励各学段学生积极参赛,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各类各学段的全覆盖,打通人才培养各环节,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引领力。

—更创新。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 动能新优势,丰富竞赛内容和形式,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促进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创造力。

—更协同。充分发挥大赛平台纽带作用促进优质资源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开放大学、开放产业、开放问题的良好氛围,助推大赛项目落地转化,营造支持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共同合作、互相包容、互相支持的良好生态。

三、主要任务

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 量, 强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各类学校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以赛促创,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把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四、大赛内容

1.主体赛事。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赛道、职教赛道、产业命题赛道和萌芽赛道(详见附件 1—5 )。

2.“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详见附件 2 )。

3.同期活动即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成立仪式、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指数发布会、大赛优秀项目资源对接会等系列活动。

五、大赛组织机构

1.成立2023“互联网+”校赛工作领导小组

主办单位:教务处/实验管理处

承办单位:各学院

协办单位:学工部、团委、研究生院、科研处、乡村振兴办

2.领导机构:大赛设立组委会,负责大赛的领导工作

主任:李林

副主任:黄霞、王明建、许传明、张强、马芝杜康华

委员:李军、吴向明、赵斌、李畔、胡毓诗、郭新艳、邱建钢、石磊、李在辉、曾洪林、李德华、宋秀平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实践教学1办106室,负责大赛的宣传组织、执行推进、沟通协调、评审推荐等工作。各学院成立竞赛办公室,负责本学院赛事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

3.专家委员会:聘请社会投资机构、相关行业企业、校内专家等作为成员,负责参赛项目的指导、评审等工作,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对接。

六、参赛要求

1.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

2.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已获本大赛往届全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4.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 年龄不超过35岁(1988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5.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各有关学校要严格开展参赛项目审查工作,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查主要包括参赛资格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财务状况、运营、荣誉奖项等方面。根据我校行业类院校的情况,项目主要的来源为:

1)我校已结项的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科创项目但未参加过历届“互联网+”比赛的项目;

2)学生在创业阶段已注册或投资项目;

3)正在学校创新创业俱乐部孵化的项目;

4)教师和学生合作的产学研项目、教师的科研子课题;

5)三下乡、乡村振兴等红色项目;

6)在《创业基础》课上提交的创新创业项目;

7)其他创新创业项目。

6.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院系、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各教学单位和项目团队需确保项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包括参赛资格、项目上传的计划书等相关资料是否完整规范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财务状况、运营、荣誉奖项等方面。

七、赛程安排

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采用校赛、省级复赛和决赛(不含萌芽赛道以及国际参赛项目)、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计划于77日前完成校赛全部工作。

1.参赛报名(即日起-628日)

各院系广泛发动,认真组织,在深度挖掘和培育参赛项目的基础上扩大参与面(各徐也那注册数额见附件1)。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报名。在服务网的“资料下载”板块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微信公众号可进行赛事咨询。评审规则将于近期公布,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查看具体内容。国际参赛项目通过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会官网进行报名 (网址: https://www.pilcchina.org ),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网上报名成功后,参赛团队须填写《第届成都体育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表》(见附件2)电子版和纸质版(所有指导教师和参赛队员需签字),连同项目商业计划书(电子文档,参考模板见附件4)提交至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

2.校级初赛(628-630日)

学院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并对参赛项目进行排序,学校根据各院系成功注册的基数按一定比例遴选40项进入校级决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根据报名数量而定)。

学院推荐校级决赛的参赛团队须填写《成都体育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表》(附件2)的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指导教师和参赛队员需签字)一式一份,连同项目商业计划书(附件4,一式三份)、《成都体育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汇总表》(附件3,一式一份)的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于6月30日前提交至实践教学科,项目名称、团队成员、指导教师姓名及排名等信息,均以学院报送版本为准,且不再更换。各学院推荐并报名成功的项目方可进入校赛。

3.校级决赛(77日前)

评审委员会对项目进行评审,评审分为项目展示、答辩(具体形式与时间另行通知),决出金、银、铜奖,并根据省赛、国赛要求选拔优秀团队参加集中培训,根据四川省互联网+大赛组委会依据学校在国赛系统内报名数量分配的数量择优推荐参加第届四川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4.省级复赛(7月下旬)

1)7月18日前,学校将在国赛报名平台上点击“推荐进入省赛”按钮提交拟参加省级复赛项目。学校将组织拟参加省级复赛的学生团队将项目计划书等资料上传省级复赛评审专用平台(平台使用说明另行通知)。

2)7月25日起,大赛组委会参照全国总决赛评审规则,利用赛事评审专用平台以网络评审方式进行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评审规则将于近期公布,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查看具体内容。

5.省级决赛 (8月上旬)

省级决赛答辩团队展示时间和答辩时间参照国赛标准,决赛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6.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8月中下旬)

组织本届省赛金奖项目及往届省赛金奖项目(不含已获国赛金银奖项目)进行国赛入围晋级赛,并完成国赛项目的推荐。往届省赛金奖项目不得参加本届省赛,申请参加国赛晋级赛的项目需于7月31日前在国赛平台完成报名推荐。

八、大赛奖励

1.奖项设置

大赛设10个金奖、10个银奖、20个铜奖(含“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奖项)。

大赛设优秀组织奖,根据各学院报名数量(占比50%)、校级获奖情况以及推荐省级参赛情况(占比50%)评选5个优秀组织奖。大赛评选优秀指导教师5名。

2.奖励政策

参加比赛的学生,学校将根据《成都体育学院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评分表》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创新创业学分认可;获得省级铜奖及以上奖项将在推免、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同时学校对获奖团队所涉项目提供投融资对接、落地孵化等服务,协助学生创业企业落户地方,争取地方的扶持资金。

省级金奖获奖团队的指导教师(排序第一),可按照申报程序及工作要求牵头申报省级教改项目(以创新创业为主要内容),申报名额单列,不占学校分配名额,同时该获奖项目亦可作为教改结题的重要成果。获国赛金、银奖项目的指导教师(排序第一),可牵头申报省级重点教改项目。

国家总决赛获得金、银、铜奖或创新潜力奖的指导教师(排名第一),可按照四川省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程序牵头申报相应等级省级教学成果奖(以创新创业为主要内容),申报名额单列,在评审中给予倾斜。

指导学生获得学校认定为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双创大赛奖项的指导教师(独立或排名第一,有证书),在职称评定等方面按照学校相关办法执行。

九、评审规则

详见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org.cn查看具体内容。

十、其他说明

1.各院系要做好大赛全程的宣传指导工作,依托教师科技、科研成果开展创新创业,大力挖掘教师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最大限度调动师生参赛积极性。

2.鼓励参赛学生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高校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接受思想洗礼,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磨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中国梦。

3.大赛鼓励和支持在读博士、硕士、本科学生跨院系、跨专业组队参与。若项目负责人已毕业,则为曾在院系为责任院系推荐参赛。

十一、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1.赛事咨询请通过“中国互联网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微信公众号进行咨询,参赛团队可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资料下载板块,下载学生操作手册以及指导报名参赛。大赛组委会通过“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为参赛团队提供项目展示、创业指导、投资对接、人才招聘等服务,各项目团队可登录上述网站查看相关信息。

2.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人:步政龙 周书越

址:第一办公楼106

联系方式:85378872

附件:

1.各学院注册数量

2.成都体育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表

3.推荐汇总表

4.计划书参考模板

5.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