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

四川省教学成果奖

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人

获奖等级

批准年份

体育精神筑魂,武医传承植根,体文结合丰翼——成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舒为平、陈晔、赵斌、胡毓诗、吴向明、蒲鸿春、宋秀平、李林、杨洋、石翔宇

一等奖

2021

“体教融合、育才夺金”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周辉、任爽、郑亚飞、于飞彪、王天文、李莎、覃宪勋、吴献亮、张平

二等奖

2021

以提升专业能力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一流术科人才的成体实践

刘青、潘小非、李明达、李林、高扬、周辉、李翔、刘园、吴艳红、雍素英

二等奖

2021

知识、能力、素养三融合教学模式下《运动解剖学》国家一流课程建设与实践

李雪、王璐、袁琼嘉、杨澎湃、李梦、金毓、范佳

二等奖

2021

“守正创新,医体融合”——我国运动医学特色中医学教育体系的创立与改革

胡毓诗、丁海丽、赵超、罗磊、陈瑜、周凌、王坤、夏雨、朱宇晨、何本祥

二等奖

2021

对接国家体育和健康战略:体医结合培养运动医学与健康促进人才的探索和实践

王煜、胡毓诗、廖远朋、苏全生、李雪、赵超、何春江、罗磊、曾真、刘余

一等奖

2016

传承经典,凸显特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特色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王明建、赵斌、李传国、冉学东、陈扬、应磊、卿光明

二等奖

2016

“双核一线”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实践研究

李林、刘英、蒲鸿春、熊维志、王光凤、岳海鹏

三等奖

2016

《网球运动教程》

刘青、杨成波、李伟国、唐小林、陈正

三等奖

2016

立足体育行业特色,构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邬红丽、魏万珍、高扬、柴亚东、黄霞、孙超、王贺北、张鸿飞、张莉

三等奖

2016

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扬、程林林、柳伟、郑宇、夏成生

二等奖

2012

高素质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陈伟、刘建和、潘小非、周克勤、吴艳红

二等奖

2012

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工作为抓手,全面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成都体育学院“人才强校”办学探索

闵健、陈伟、刘青、霍红、杨洋

三等级

2012

高校高水平竞技人才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和探索

刘青、张培峰、刘建、李林、何颖

三等级

2012

体教结合“亦读亦训”、科教支撑 ——成都体育学院贯彻北京奥运争光的成功实践

刘建、易琳、田川、龙望春、王祥权

一等奖

2008

《乒乓球教学与训练》——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

刘建和、武川洪、岳海鹏、唐小林、李林

一等奖

2008

体新结合、能力至上——体育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郝勤、陈伟、黎莎、郭晴、顾春先

二等奖

2008

网球奥运科技攻关促进教学训练水平提高的实践与探索

刘青、唐小林、陈正、李伟国、杨成波

二等奖

2008

体操多媒体系列教学软件的研制与运用

潘晓非、张智祥、毛俐亚、柯为国、冯大力

一等奖

2004

《全民健身概论》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陈宁、宋晓东、孙淑惠、周挺、胡惠芳

一等奖

2004

《伤科推拿学》(教材)

梁岷、解勇

二等奖

2004

足球主修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余吉成、肖进勇

三等奖

2004

《娱乐体育》(教材)

卢锋、柳伯力、陈正、黎莎、胡惠芳

三等奖

2004

田径过程新教学模式研究

刘建、倪仅仁、吴向明、杨冰、李静山

三等奖

2004

高等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结硕果——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大型体育文艺表演《新世纪的朝阳》的策划

杨红、王廷杰、王朝琼、郭承恒、雷咏时

一等奖

2000

击剑(教材)

陈宁、薛立、刘芳华、金玉秀、舒建平

二等奖

2000

《教师保健操》(教材)的研创与推广应用

李宗述、潘小非、王朝琼、梁岷、冯大力

三等奖

2000

培养武术散手世界冠军的教学训练与实践

王祥权、张选惠、赵斌

一等奖

2000

应用计算机模拟和可视技术改革运动生理实验教学

苏全生、周薇、王岚、朱寄天、蓝肇熙

二等奖

1997

狠抓教材建设,训练教学成绩显著

张丽华等

二等奖

1993

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多形势多层次发展成人教育

李学芹等

二等奖

1993

完善管理机制,搞好教材建设

周西宽等

二等奖

1993